《咨询的奥秘》 第三章 在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时保持高效
没坏的话就不要修
这里讲的系统应该能够治愈。不过在现实场景中不太可能,即使可能在时效性上也不允许。
如果这里我们把这句话理解成:不要瞎折腾,没事找事,显然有一种消极的态度,如果一直安于现状,就会阻断创新。
从咨询师的角度来看更容易理解这句话,咨询师是系统的“外来物”,不是对于系统出现的所有问题都要横加干涉,适当的放任反而有益于系统的成长。可以借着下一句话来深入理解:
反复治疗一个可以治愈的系统最终让它不能治愈
引用书中的一句话就能轻松解释:
那些孩子四岁多了还帮忙擦鼻子的父母,以及靠为同一个客户反复解决同一个问题混饭吃的顾问,都应该牢记这个秘密。
那是那句话,不是都有问题都要横加干涉。否则最终会超出自己的能力范畴。
每个处方都包含两部分:药品和正确使用它的方法
我能把它理解成:“文档很重要,是产品的一部分”么?
我们在提供服务的时候,除了服务实体本身之外,还需提供使用说明。某些领域会提到以代码自注释能力来衡量代码的优劣,我觉得有一定道理但不是全部。
简单的系统确实可以做到轻松上手的目的,但也仅限于简单的系统。
如果已经做过的事情没能解决问题,就告诉他们做点别的
好打浑的说辞,不过确实有效。系统的某些问题往往出乎所有人意外,如果不能亲身实地地验证,仅仅依赖现有经验的人脑逻辑推断,确实不一定能够做出最终的诊断。
所以,在走投无路的时候,要学会接纳那些看似绝对无效的方案,说不定有意外的收获。
务必让他们付给你足够多的钱,这样他们才会照你说的去做
就像练习书法用廉价的草纸会比用昂贵的字帖更不容易练好一样,只有你付出的成本更高,你才会更加专注和认真,因为失败的损失更大。
有另一种基于责任归属的解释,如果用字帖还练不好书法,那么将无法将责任落在纸的种类身上。
因此,通过提高任务的成本和消耗,将更有可能让执行脉络贴近自己的设计。
来得早不如来得巧
时机很重要。
【伯登法则】要是你不能改掉缺点,就把它变成特点
这一法则将适用很多行业黑话,比如公司提供晚餐意味着加班更多。产品的特性从不同的视角可能会有截然相反的描述,核心原则就是避重就轻。这不一定就是一种欺骗,因为很可能那些未提及的缺陷对客户压根没有影响,或者打一个时间差,等客户发现了的时候,缺陷已经被修复,如果是可能甚至还可以是付费升级。
【镀金法则】要是没法当成特点来宣扬,那就冒充一下
这是“扒瞎”的意思吗?也许有作用,只要没人拆台和较真。对于聚集了大量耿直的人的行业中,可能风险性较大。
如果仅仅是电视广告在那里“镀金”的话,相信很少有人会真的打电话投诉;如果在一个小型的会议现场胡说八道,我想大概率会被“怼”。
这种缺乏货真价实干货的纯语言技巧,肯定不能撑太久。因此才会有下一句: